【法援署】林鄭:社會近年永遠政治立場先行 無理指控將令公義不得彰顯

政治

發布時間: 2021/06/02 17:09

最後更新: 2021/06/02 17:13

分享:

分享:

行政長官林鄭月娥。(馮漢柱攝)

特首林鄭月娥出席「法援署50周年」活動時表示,本港近年變得泛政治化,司法及法援制度受衝擊,強調社會人士提出意見時,應建基於事實,否則任何無理據指控,只會削弱法援署公信力,從而令公義不得彰顯,難以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憲制要求。 

林鄭表示,香港是開放多元社會,人人都可有不同意見,但批評必須建基於事實,指本港近年受不同事件影響,變得泛政治化、爭議不斷,對事物看法永遠政治立場先行,司法以至法援制度受到一定衝擊,不少人就法院裁決或法援決定提出批評質疑,少數人甚至作出人身攻擊。她強調,社會人士就法援制度或對法援署提出意見,必須建基於事實,並且充分理解法律援助,是維護香港法治的重要一環,又認為法援署必須依據有關法律,一視同仁處理申請個案。

法律援助署署長鄺寶昌就表明,法援民事案件的成功率最高達91%,署方並非亂批申請,亦有機制防止濫用,形容外界對法援署的批評和投訴,存在不公允,增加法援工作的壓力,又指法援制度的公信力受損不是好事,希望不會再有類似壓力。

他表示,法援署成立的目的,是為有合理理據提出訴訟,不會因為欠缺經濟能力而無法尋找公義,去年接獲超過14500多宗申請,過去兩年批出7500宗法援,反映法援是維護法治的其中一個基石,為公眾尋求公義上擔當重要角色。鄺寶昌指,署方未來一段時間會盡量加強與持份者及公眾的溝通,消除誤會,同時在符合法例規定下,增加工作透明度,令外界明白署方的工作。

法律援助服務局主席梁永祥指出,公眾關注司法覆核系統和法援制服是否有被適當使用,根據2020/21年的統計,司法覆核有關的法援批准個案只佔1.1%,有關的開支只佔總開支3.57%,重申會加強宣傳,提升公眾對法援工作的認同,以消除社會上對法援署的誤解和偏見。他又強調,無論申請人牽涉謀殺、打劫甚至國安法,只要能通過資產審查,都可以享有法援保障,法援署不應走在法庭之前,代為指被告有罪而不批出援助。

HKET TV健康台由專家拆解食物安全及都市疾病,即看:https://bit.ly/3cNFwr7
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https://bit.ly/2JdOaiS

責任編輯:李淇